青橙创客李寅的创业故事

在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参观深圳柴火空间之后,创客这个词在中国真正火起来了。但其实早在两年前,清华就已经开始推广创客运动,成立创客社团、建立创客教育实验室。

诞生于清华内部的青橙创客已经在国内创客教育圈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有太多的优质课程由于缺乏输送渠道,很快就销声匿迹。究竟青橙教育如何利用渠道加速自身发展,它的一路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青橙创客李寅的创业故事

对李寅来说,成立青橙创客完全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工业设计出身的李寅,大学期间就用Arduino做了很多作品原型。本科毕业后去搜狐做了四年的产品经理,积累了不少带队经验。后来李寅考取了清华的研究生,正好迎上了当时智能硬件领域的热潮,清华也开始有了一些草根创客活动,这有跟李寅喜欢动手捣鼓一些小东西的爱好不谋而合。于是在研一的时候,李寅跟一些学长学姐运营了清华最早的创客活动Designow。

在运营过程中,李寅发现实验室里的很多开源硬件项目都会烂尾,比如很多人希望可以DIY一款智能滑板,但真正能把产品原型做出来的寥寥无几,加上暑假期间李寅在中国科技馆做了几场电子鸟的创客工坊,他发现家长愿意花高价去购买这些电子套件。李寅发觉创客教育或许是个机会,这个想法也获得了导师的支持。在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李寅决定在2014年底成立青橙创客。

“取名青橙主要是因为最初也不确定公司能不能做起来,就像一个青色的橙子。”李寅这样解释。这句话恰恰也是青橙创立之处的真实写照。

虽然创客提倡的是“造万物”把想法付诸实践的理念,但落到教育上,终归需要一个产品和服务来落地。最初青橙走的是套件生厂商的路线,但做了半年时间发现对于一个新的品牌厂商,想要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当初市面上已经有一些老牌套件厂商,无论在知名度还是品控上面都不具备优势。于是在2015年,青橙做了第一次业务转型。

第二次李寅尝试让公司走纯做课程这条路。但很快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懂技术的课程设计师太匮乏,自己培养周期又太慢,而且学校对于单纯的课程输送并不感兴趣,于是这条路也被封死了。

两次的转型让李寅发现一条腿走路是走不远的,想要让公司活下去,必须得切进学校这个刚需市场。 

李寅经常能在清华的创业路演中发现优秀的课程内容,但由于团队不完善,没有后续资金支持,这些项目很快就会销声匿迹。李寅深知,如果没有强势渠道去输送,优质内容并不能直接带来转化。

2016年底,青橙创客获得了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教育信息化集成商立思辰康邦。凭借投资方的渠道优势,再结合自身的课程积累,青橙进入公立学校的路径一下子清晰了。

 对于已经实现收支平衡的青橙而言,这轮融资不仅给了青橙调整战略的资本空间,完成了下一次发力前的助跑,更为青橙的下一步发展布好了跑道。

当然李寅也承认,目前创客教育想要按照公立学校的教学大纲去设计,还有不少困难需要解决。但换个角度去想,这也是青橙能和同类机构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我们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这也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改进课程设计,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在其他学校进行推广。”

虽然目前青橙的主营业务在B端,但李寅表示自己从未放弃过在C端市场的尝试。

 “开线下店并不是C端的唯一玩法”,在李寅看来,结合青橙自身优势用B端的玩法做C端能减轻不少线下压力,比如对校外机构进行师资培训、出售课程。

 有数据显示,创客教育的市场到2020年能达到2700亿,对于这个数据,社会上仍有颇多争议。但李寅表示,从青橙的业绩来看是照着一年10倍在增长,2017年计划做到6000万。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4-2019 mak-er.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