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教育工作坊:STEAM教育的讲座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课题开题论证会,我发现在提交的课题的目录上面有百分之七十的项目是与学校的STEAM课程建设有关,我就感觉很好奇,于是就到中国知网以STEAM教育为关键词进行了一个全文检索。我从2001年一直检索到2017年7月之间,一共有九百八十二条相关的记录。从时间的排列上面去看的话,实际上2001年04年06年很少只有一篇,到2007年开始变多了,从4篇增加到11篇,大约到2009年的时候,以后每年的主题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急剧增长,到了2015年的时候就变成一年有三百多篇,到2016年一年将近有700多篇。由此可见,论文的涌现说明了STEAM热潮到来了。

从教育研究的理论领域到实践领域,其实都在掀起一股STEAM教育热潮。我非常欣赏那些中小学的校长和科学老师们对教育领域当中热点问题的捕捉,以及他们的敏感性和他们的反应的这种迅速,同时我也对STEAM教育在当前中小学实际开展的这种现状产生了担忧。

前两天我们已经谈到了关于STEAM教育的产生,它是来源于美国,对自己国家教育的一个补丁,实行之后又对STEM又进行了一次补丁,加进入了A,增加了艺术人文的这样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积极的探索STEAM教育?STEAM教育跟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的教育关系是怎样的?未来的STEAM教育在整个学校体系里面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定位?怎么样去开展高质量的STEAM的教育?我们还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这的的确确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这也是我对STEAM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不太喜欢跟风,但是今天我特别希望向大家推荐一套丛书。这套丛书从当前理论研究进程来看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STEAM教育的。丛书的主编叫做赵中建,他主编的一套中小学STEAM教育丛书,这套丛书包括了三本翻译的著作和一本选编的著作,还有一本专著,这种三本翻译的著作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可以去购买来去读一读。第一本叫做《在课堂中整合工程与科学》,第二本叫做《设计、制作、游戏:培养下一代的STEM创新者》。第三本是《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一种整合科学、教师、工程和教学的学习方式》。当然啦,另外两本选编的著作,一本是介绍美国STEM教育政策的,一本是关于美国STEM教育研究的。

《美国STEAM教育政策进展》这本书我不建议大家去买,在这里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面的相关内容。这本书里面主要呈现了从1983年美国颁布的一个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及一直到现在美国教育部所颁布的有关STEAM教育的所有的政策理论研究报告,基本上比较完整地呈现了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路径。在这一本书当中,我之所以对美国科学的这个STEAM教育有这么详细的了解,其实就是从这套丛书当中获得相关的启发,所以我提出我们学习STEAM教育不是仿其形,而应该是得其神,我们要得意忘形,得其意,忘其形,不要在形式上面去做模仿,而是要在神韵上面做模仿。

所以在我们国家积极推进STEAM教育的过程当中,我认为首先要从概念上厘清STEAM教育究竟是些什么?因为STEAM教育跟我们当前很多高频率冲击我们眼球的那些词,比如像“创客”、“创客教育”、“创新”、“创新教育”,他们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关系?在没有开展STEAM教育实践的时候,我们学校教育当中有没有问题?STEAM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众所周知,STEAM这几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的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是它的缩写。我们应该知道,STEAM教育的内涵其实远远超越了其所代表的这四门学科,或者说是这四门学科的一个简单的综合,或者说内容的叠加。

STEAM教育是关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我们在第一天我就跟老师说过,STEAM教育是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它是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工程设计的过程的一种学习。它是一种跨学科的,跨领域的,是统整的,是关于积极学习的,是关于合作和团队工作的,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是在真实情境下解释真实困难的一个学习。通过上述对于STEAM教育的内涵的阐述,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STEAM教育它只是我们当下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非全部。我们在讨论建构学校STEAM教育体系的时候,必须将它置于学校整个的育人体系之下,而并不是让它跟学校目前的育人体系并行,甚至是说我有一个STEAM就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可以取代了。

第二个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就是STEAM只是一种教育形式。它探索的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有机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理工科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STEAM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态度,或者说STEAM还是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从美国是STEAM教育政策出台的这个背景来看,之所以STEAM教育在美国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基于美国一个国家政策,是使美国的下一代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这样一个国家战略。也来自于他们对于本国的科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忧虑,他们统计发现越来越少的本土学生选择投身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学习,他们来自于这样一种担忧。反观我们国家的STEAM热,当然也应该是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需要对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的问题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被世界同行所赞誉的,我们不要往往盲目地崇洋媚外说老美的都是好的,不一定的。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啊,这些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不差呀,我们差的是什么?从上海的PISA考试,我们可以得知我们欠缺的是问题解决的能力,而这问题解决能力背后所欠缺所反映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尊重和认可。这点我深有体会,在我们国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制造业的人员是不受待见的,我们对这样的一种工作职业缺乏必要的尊重和认可,反映到我们教育当中就是缺乏一种融合的视角,忽视了对学生合作的分享、耐挫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轻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而恰恰STEAM教育可以在这方面给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一个强力的冲击,所以我说我举双手赞成STEAM教育。

但是我还是要对当下的这种STEAM热表示一种冷静的思考。今天,我们中小学开展STEAM教育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说将过去的原来作为分科教学的数学物理化学通用技术,这些东西整合成一门学科。其实我们更要关注的是STEAM教育给我们整个学校教育变革过程带来的一种理念的冲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科走向融合,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从强调个体学习到关注合作,从知识的学习转向为问题的解决,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与主动的参与。

其实这些转变所带来的它不仅仅是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科目的变动,它也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学校育人理念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所以关于STEAM教育,不仅仅是建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从今天我们当下的中小学的STEAM教育或者说科学教育的实践来看,我们当下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案例当中呈现出来的:第一个就重视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尝试着进行课程的重建;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不断地引进教育信息技术产品。应该说这两个特征也的的确确是开展STEAM教育的必要的路径,但是随着我们国家不断地深入发展,我们就有必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慎重的选择。

在学科融合课程重建方面,我们中小学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并且产生了很多与STEAM教育相关的课程课本教材。我们南京的冯凌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案例的探索,我们江苏省教育厅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材建设。在STEAM课程建设方面我们中国就包括美国,在未来的将近二三十年当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我前天就讲过,我们STEAM的课程建设不是来替代原有的数学科学技术这些分科的,而是作为当下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我们应该清楚地将STEAM课程定位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某个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这对某一些校长脑子热,我们全校进行STEAM教育,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要对他当头泼一泼冷水。

关注STEAM课程要与原来的基础性的课程、拓展性的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之间进行必要的交叉重叠,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整合,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我们当下的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我们STEAM课程的开发要紧紧围绕我们本校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当下现在所有实践,许多STEAM课程,或者说展现出来的公开课,最终的落脚点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落到个别学生的发明创造,或者说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大赛当中获奖,当然这些东西固然可以认定为STEAM教育的标志性成果,但是我们更加需要思考的是STEAM教育是面对少数的拔尖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

从主流的观点来看,STEAM被作为实现创新教育的去精英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必须思考我们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对着那些理科特长生。相应的我们的STEAM课程开发与实施,其实也要关注我们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一种落实,尤其是在选择不同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点的时候也要关注各个学科,对学生在这个方面的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此外,我们特别提出来的就是STEAM教育一定是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因此STEAM教育就要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面突出一个词叫设计感。也就是说学科与生活之间要产生必要的联系。

STEAM的这个主题或者说STEAM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情境化,所以基于上述的考虑,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一个担忧,就是STEAM教育的这些教师从哪里来?要知道我们传统的教师都是分科的,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师优质的STEAM教师缺乏。我认为这种缺乏不仅仅是中国缺,世界各个国家可能都会缺的。但就我们国家的而言,我们中国的科学教育的教师的缺乏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多。从目前最近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老师不断地被新理念新方法冲击,我们老师刚刚理解并尝试站在学科的高度来审视和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马上又面临着跳出学科站在跨学科的视角来重新整合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一个挑战。我们老师们刚刚建立了从教学走向课程的一个体系,马上又面临着我们要开发教材建设课程的这样一种新挑战。我们老师们刚刚摸索出一套所谓的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可是STEAM教育又提出了项目学习、统整学习,并且很多人都坚称这不等同于过去的,它就是学习。我们老师刚刚从教师中心走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定位,然后他又被STEAM的学习项目选择考验着。

这个项目究竟怎么选择?谁来选择?学生的兴趣和学术规范究竟怎么去协调?孩子们能不能主导学习内容?孩子们能不能为自己的学习计划做一点点的决策?你看,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位从事STEAM探索的老师。正因为我们考虑不到位,因为我们考虑还不成熟,因为我们还处在学习当中,因为我们还处在转变当中,所以目前市场上面就出现了很多鱼龙混杂的东西,涌现了大量的打着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打包的那种STEAM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公司。

当然,我们知道先进的技术是STEAM教育展开的必要的支撑,但是我们的老师不懂技术,可是反过来说那些技术人员他们懂教育吗?他们也不懂教育,所以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STEAM教育对技术的依赖给这个巨大的市场带来一个巨大的空间,所以很多教育信息技术公司在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就特别注重商业的包装,在包装盒上面大大地印上了四个字母STEM。其实他们里面的那种产品并没有实际的教育效用。这种对学校STEAM教育的开展所产生的危害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STEAM教育不是一个小制作,STEAM教育不是机器人教育。当然我们的老师跟那些技术人员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在各种包装精美的STEAM教育产品面前,我们学校如何进行理性的选择?这就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当然这也是我对STEAM教育热提出冷思考的一个缘由。

好了,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关于STEAM教育的冷思考,我也只思考到这里。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继续的深入的再来探讨STEAM教育。关于STEAM教育的话题,我们就此打住。让我们一起自我迭代,好好学习!格致教育工作坊,每天都在这里等着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4-2019 mak-er.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