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融资整合的前前后后

新浪网的创始人是王志东,新浪网、搜狐、网易并称为国内三大门户网站,自从2000年新浪上市后,王志东持股是6.3%,搜狐张朝阳持股是33.6%,网易丁磊持股是58.5%。而新浪网又处于三大门户之首,所以大家对新浪网的股权融资过程就显得特别好奇。

新浪网是中关村最早获得硅谷风险投资的企业之一,吸收硅谷模式的尝试有很多“第一次”,为硅谷模式在中关村落地开辟了先河,更代表了中关村与硅谷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合作。

新浪融资整合的前前后后

1984年,王志东进人北京大学时,讲述苹果公司等硅谷高科技公司发家史的《硅谷热》一书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大学毕业后,王志东成功地解决了北大方正的排版系统与四通4S系统的兼容问题,惊动了北大方正的灵魂人物王选,王志东也因此进入北大方正从事软件开发。1991年底王志东从方正辞职,写出了让他一夜成名的中文之星1.0版软件,并与北大同学贺文共同创立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虽然公司运营非常成功,但在企业发展方向上的分歧最终使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

这次分手使得王志东开始思考如何仿照硅谷的产权结构在中关村创办公司。他通过CCDOS的发明者严援朝结识了当时的四通总裁段永基,两人一拍即合,当即按照硅谷模式创办企业。段永基为王志东投资500万港币成立四通利方,四通作为投资方持有79%的股份,王志东等创业者拥有21%的股份,实现了创业者有其股。在凌志军的《中国新革命》一书中这样评价:“这笔钱……是‘资本与人’的首次结合。在此之前,中关村的资金都是投给技术的。现在,王志东所以能够得到投资,完全因为其本人……段永基在追求公司利益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开启了我国风险投资历史的第一页”。

但王志东决定继续向硅谷的商业模式靠拢,并且对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非常渴求。在四通硅谷分公司负责人谈锋等人的牵引下,他结识了硅谷风险投资机构Robert Stevens的冯波。冯波甚至亲自回中关村对四通利方进行考察。为了与硅谷风险投资接轨,四通利方聘用了毕马威进行审计,这不仅是中关村首次,也为以后曹国伟的进入埋下了伏笔。经过两年的接触,四通利方终于在1997年获得了由史蒂文斯牵头,华登国际投资集团、美洲银行罗世公司及艾芬豪国际集团几家风险投资企业的650万美元风险投资。他们占四通利方40%的股权,并初步建立了四通利方的公司管理架构与激励机制,使之越来越像桂谷的技术公司。

在这过程中,王志东在硅谷初次接触互联网就被其吸引,并在回国后成立了“互联网小组”,开通了利方在线网站,并借助世界杯使得其电子公告牌系统火了起来。而与此同时,1998年,王志东又几次前往硅谷,通过投资方华登集团的副总裁茅道临的安排参观了当时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华渊资讯由斯坦福大学的三位学生于1995年创办,总部设在硅谷。实际上,华登集团同时是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的股东。虽然拥有四通利方控制权的段永基对于两者合并有所保留,但茅道临和王志东强烈坚持,促成了合并。合并之后的网站取名“新浪”,成为中关村公司和硅谷公司的第一次结合,更代表了中关村和硅谷在互联网产业上的第一次合作。华渊网以1股换取四通利方0.38股,四通利方在新浪网中占60%,华渊网在其中占40%,由原华渊公司首席执行官、来自台湾地区的姜丰年出任总裁。茅道临又找到网景创始员工之一沙正治来做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选中沙正治是要借助其在硅谷互联网产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铺路。而沙正治从网景公司带出的技术团队增强了新浪的技术能力,从而也进一步加强了硅谷和中关村技术上的合作,增强了新浪团队的技术能力。

新浪随之面临的是空前的整合难度,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2000年,作为第一批中关村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新浪的上市模式,为了满足国内监管和公司海外上市的双重要求,在硅谷的律师帮助设计下,新浪开辟了富有创造力的“新浪模式”:通过投资离岸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四通利方公司,并由四通利方通过独家服务合作协议的方式把境内增值公司和境外离岸控股公司连接起来,达到离岸公司合并报表的目的,进而获得上市。之后,这一模式被称为“VIE”模式(会计上这些公司被称为可变利益实体),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实质上的默许,成为此后中国众多企业竞相效仿的境外上市之路。

但新浪在企业整合、上市时暴露出的冲突不仅仅是创业者和风险资本的冲突,更多的是传统企业模式和文化同硅谷思维的冲突。在新浪上市之后,这种矛盾并没有缩小。2001年6月,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新浪股价惨跌,投资方和管理层对新浪的发展产生了分歧。结果,新浪5位董事在董事会上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原任新浪网首席运营官茅道林担任,中国公司总经理汪延接任公司总裁。此后新浪人事变更不断,茅道临、汪延先后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2006年5月起,曹国伟担任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直至今日。由于新浪是中关村第一个产业合作的典型,并牢牢占据着国内第一门户网站的地位,因此围绕新浪的管理层更迭一直吸引着国内媒体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更迭从来没有浇灭新浪寻找“硅谷模式”与中国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创新道路,近两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新浪“微博”模仿的是硅谷的个人信息发布系统Twitter。Twitter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由于国家安全问题在中国发展受阻。2009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率先在中国尝试中国化的微博服务。通过借助名人效应和准确的时机把握,新浪微博牢牢地占据了垄断性的市场地位。截至2011年8月,新浪微博用户数突破两亿大关,而这一数字仍然在急剧膨胀。仅次于硅谷的Twitter,成为全球使用第二多的微博服务商。而且,新浪微博用户黏性大大超过Twitter,例如,新浪微博对热门话题的整体转发量约占62%,而Twitter转发量仅占31%,并且新浪微博与MSN、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在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也使得新浪的股票成为华尔街追捧的宠儿,一年多的时间翻了数倍。

回顾新浪的历程,它是中关村企业创新历程的一个缩影。它几乎包括了中关村学习硅谷进行创新的各个要素:学习硅谷的创新创业活动;学习硅谷的风险投资;硅谷风险投资的进入;从家族企业向现代科技企业的痛苦转型;投资方和创业者的冲突;投资方之间的冲突;纳斯达克上市;离岸公司治理结构;模仿硅谷商业模式并将其中国化等等。而新浪虽然经历了诸多惊心动魄的所有权争夺和斗争,但是没有损害新浪创新的肌体,尤其不能掩盖的是新浪所代表的硅谷和中关村产业合作的本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4-2019 mak-er.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协议| 帮助中心|